去年咖啡廳得到了一款充滿著酒香味的豆子-文章分享 去年咖啡廳得到了一款充滿著酒香味的豆子-文章分享,
ARTICLE
文章分享

去年咖啡廳得到了一款充滿著酒香味的豆子

去年咖啡廳得到了一款充滿著酒香味的豆子,喝咖啡如喝酒,我取名為「王羲之」

去年咖啡廳得到了一款充滿著酒香味的豆子,喝咖啡如喝酒,我取名為「王羲之」,喝著咖啡看著書法,坐在咖啡館裡欣賞著一條條的曲線。

記得國中時的畢業旅行,我第一次踏入了台北故宮,那是一個充滿著翠玉白菜與肉形石的年代,每個到故宮的人,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看這兩個作品,我當時看完後其實對這兩件文物沒有什麼感覺,逛完故宮後,我在紀念商店買了唯一一件紀念品「故宮收藏的書法集」,這也是到目前為止,我去了故宮幾次後唯一買過的東西,國中三年級的我,當時選擇買書法紀念品的原因很簡單,因為我書法寫得很爛,我是連臨摹都不行的人,我想買回家好好看看,到底書法是好在哪裡,到底怎麼看出來好,那時候我看完整本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王羲之的快雪晴時帖,這也是我第一次認為書聖王羲之不是課本上的人名,而是真正的人。

幾年前一部電視劇「琅琊榜」紅遍整個電視圈,其實琅琊是真實存在的地名,琅琊就是現在的山東,王羲之就是琅琊人,名言「王與馬,共天下」説的就是東晉時期琅琊王氏家族與當時皇室力量勢均力敵,司馬睿從東渡到登基,主要依賴了北方大族琅琊的王氏家族也就是王羲之家族的大力支持,才能夠登基,當時百姓稱之為“王與馬,共天下”。我看「琅琊榜」時私心認為琅琊榜中的閣主其實應該要姓王而不是姓藺才對。

王羲之被稱為「書聖」的原因就跟另一位皇帝有關係了,唐太宗李世民因為喜歡他寫的「蘭亭序」因此大量收購尋找王羲之的作品,也叫了很多人臨摹了「蘭亭序」,很可惜,李世民因為太喜歡「蘭亭序」了,所以就把真跡帶進他的墳墓裡陪葬,我們現在看到的幾個版本,不管是台北故宮或是大陸故宮的都不是真跡,只是山寨版的,但是光從山寨版的就能證明王羲之的功力,可見真品到底會有多令人震撼,可惜的是如果要看真品,只能去挖唐太宗的墓,看看能不能找到了。

王羲之會在蘭亭這邊聚會,其實是源自周朝的傳統『修禊』,在農曆三月上旬“巳日”這一天,到水邊嬉遊,以消除不祥,叫做“修褉”。王羲之那時候和朋友也是因為這個習俗,邀請謝安等40幾位文人雅士,一起到會稽山陰的蘭亭過節。參加者沿著水邊而做,在上游處放入斟滿酒的酒杯,順著水漂下去,漂到誰那邊,誰就負責喝完酒並寫一首詩,那時候大家做完的詩集結起來就叫蘭亭集,而王羲之則寫了序言,因此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「蘭亭集序」才可以誕生。

王羲之當時稱著酒興,寫出一篇直接塗改、修正的草稿,發抒好景不長,感嘆生死之無常(譬如裡面字句“死生亦大矣”直接批評莊子),其中「之」字有二十多個,千變萬化,無一雷同;據說王羲之酒醒後又寫了數十遍,最終都不及第一遍所寫。他認為當時就有如神助般,一揮而就,所以他也非常珍惜,視為傳家之寶,一直傳到第七代孫智永。
觀看整個書法,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喝酒的關係,還是王羲之有意為之,每一行字不是以直線排列,而是都呈現了一條非常微妙的曲線,每一條曲線又好像和隔壁的曲線有關係,每個字從早期古人方方正正的字,慢慢被王羲之寫成了圓形,字裡面的每一筆和每一筆雖然有斷開,卻又像有一條看不見的線把它們連起來,王羲之在這邊開創了一個非常特別的新風格,或者說不是新風格,而是讓人知道原來書法還可以這樣寫,我記得我第一次稍微看懂一點點「蘭亭序」時的感動,那是一種發現新天地的想法,原來在王羲之手上,書法能變成這樣。

這種感覺和鋼琴製造出來的音樂非常像,大家都知道鋼琴雖然有鍵盤,被歸類為鍵盤樂器,但實際上,鋼琴的發聲原理是在鎚子擊打琴弦才發出聲音,和管風琴發出聲音的原理非常不同,最愛音樂的畫家康丁斯基曾說;「鋼琴的音樂就像是很多點點,排列的疏密程度造成了連結的錯覺;而管風琴則像是一條條的線條,以線條構成音樂」。因為鋼琴發聲原理的關係,彈奏時常常必須依賴演奏者的想像把音與音連結起來,每個音就像王羲之「蘭亭序」裡的每一筆一樣,一筆接著一筆雖是斷開,但是卻又有一條看不見的線把它們各自連結在一起,鋼琴的彈奏也是,音和音是斷開的,但卻又是連起來的⋯⋯



上一篇 回列表 下一篇